1927年5月7日,,奧地利維也納天文館落成開幕,,這是天象儀發(fā)明國德國以外的第一座天文館,。最早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在1928年拆除,,在維也納休閑和游樂園修建了一個新的普拉特星空劇場,,并于1931年12月4日開放,。星空劇場的直徑20米,,460個座椅,,使用蔡司II型 天象儀,。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使得天文館沒能生存到1945年。在二戰(zhàn)即將結(jié)束時,,天象儀被移出城外保存下來,,天文館遭到破壞。
20年之后,,1962年6月16日維也納市長弗蘭茨.喬納斯為維也納新天文館奠基,。新天文館毗鄰著名的維也納摩天輪在普拉特的入口處。新天文館配備了卡爾.蔡司IV型天象儀,。多年來,,維也納天文館讓無數(shù)兒童和成年人在這里感受到星空的魅力。赫爾曼·穆克從1964年至2000年任維也納天文館館長,,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使維也納天文館成為奧地利天文普及教育的中心。
2002年秋季,,維也納天文的設備再度更新,,安裝了新的蔡司宇宙IX型天象儀和第一臺蔡司通用激光圖像投影器(ZULIP)。擁有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館設備,,維也納天文館可以表現(xiàn)比以前更加強大的太陽系行星的視頻和圖像,,用于天文節(jié)目和教學演示。
2008年初以來,,維也納天文館與維也納著名的庫夫納天文和烏拉尼亞天文臺進行合作,,成為維也納成人教育中心的天文機構(gòu),。
庫夫納天文臺位于維也納西部歐塔克寧區(qū),在加青貝格山腰上海拔302米處,。該天文臺最初是私人科學研究機構(gòu),,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因為維也納建筑不斷增加,產(chǎn)生的光害妨礙了夜間天文觀測,,因此逐漸轉(zhuǎn)型為天文教育機構(gòu),。庫夫納天文臺的主要任務是對大眾進行天文教育,操作和保存具有歷史價值的天文儀器,,以及其他天文學小型研究項目,。
烏拉尼亞天文臺的名字來自司天文學的繆斯烏拉尼亞。它由新藝術(shù)運動風格建筑師Max Fabiani設計,,位于維也納河的出河口,。天文臺建成投產(chǎn)于正式開幕前的三周,這是為了能看1910年4月20日回歸ide 哈雷彗星,。1910年5月20日由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揭幕,。二戰(zhàn)期間,烏拉尼亞天文臺嚴重受損,,穹頂徹底被毀,。重建后于1957年重新開放。天文臺目前是一座天文臺和公共教育機構(gòu),。
維也納天文館,,庫夫納天文臺和烏拉尼亞天文臺,一共有3個圓頂,!無論是在維也納天文館利用天文館的圓頂觀看欣賞天象節(jié)目,,還是在天文臺白天觀看太陽和夜晚觀察星空,再加上有趣的講座,,研討會,,培訓班和文化活動,維亞納天文館為幼兒園以上年齡和各級學校的學生以及成人,,在天文學的興趣培養(yǎng),在科學教育方面提供了最佳補充,。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西直門外大街138號(100044) | 電話:(010)51583311,、68312517 | 傳真: (010)51583312
Copyright@ 1999- 北京天文館 京ICP備0506764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200959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