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天文館科研科普創(chuàng)新平臺暨雙鏡筒巡天平臺選址及設備規(guī)劃研討會在天文館203會議室舉行,。本次會議邀請到了國家天文臺姜曉軍研究員,、王森研究員、鄧李才研究員,、張曉明高級工程師,,北京師范大學吳江華教授,北京理工大學唐義教授等望遠鏡和巡天設備專家,,為天文館在建的巡天系統方案出謀劃策,。
本次會議由王曉鋒館長主持,與會專家首先聽取了天文館工作人員對巡天系統整體工作進展和科學目標的匯報,。之后專家們針對巡天系統選址和望遠鏡光學設計方案,,未來的科普教育工作模式等內容進行了討論。為大視場雙筒巡天系統這一國內領先,,國際上具有一定特色的科研基礎設施的建設提出了寶貴建議,。本系統擬建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qū),因此整體需要針對溫度,、氣壓,、風速的影響進行特殊優(yōu)化。此外專家組還建議未來巡天系統可作為科普教學的實踐觀測設備,,部分原始數據可對天文愛好者開放使用,,充分發(fā)揮其科普創(chuàng)新工作能力,。
研討會現場
天文館科研科普創(chuàng)新平臺的建設工作已于今年啟動,未來兩年內,,將完成巡天系統的配件采購和整體搭建工作,,該系統為天文館“十四五”期間開展高水平科研和科普工作的重要觀測設備,建成后將實現單次曝光14平方度的可見光V,、U波段的雙色巡天,,開展超新星、雙白矮星,、激變變星,、引力波電磁對應體、系外行星以及包括小行星和彗星在內的太陽系小天體搜尋工作,。觀測數據還將為天文館的展覽展示和科普節(jié)目制作提供重要素材,。
(文:李昕/圖:邵珍珍)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西直門外大街138號(100044) | 電話:(010)51583311、68312517 | 傳真: (010)51583312
Copyright@ 1999- 北京天文館 京ICP備05067643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959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