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一場主題名為“為乾隆皇帝工作的泰西奇才:科學家、建筑師,、藝術家”的學術討論會在北京古觀象臺圓滿舉行。本次研討會由北京天文館聯合斯洛文尼亞駐華大使館、意大利駐華大使館、北京意大利文化中心共同舉辦,,北京天文館古天文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帆主持,活動聚集了來自中,、斯,、意各方的歷史學者、專家和歷史愛好者參加,,深入探討了西方科技藝術人才在乾隆宮廷中的歷史交匯。
討論會現場
會上,,斯洛文尼亞駐華大使蘇嵐和北京天文館副館長,、北京古觀象臺臺長齊銳分別致辭。
蘇嵐致辭
齊銳致辭
隨后,,來自盧布爾雅那大學文學院的納塔莎·凡佩爾·蘇哈多爾尼克教授作報告,。她的主題報告名為:“劉松齡生平及其在天文學和其他科學領域的成就”。蘇哈多尼克教授詳細介紹了劉松齡的生平,、生活軌跡及其在清朝乾隆時期天文學的深遠影響,。
接著,來自意大利貢薩加大學的弗朗切斯科·沃西拉教授分享了關于意大利天文學家,、天主教傳教士畢方濟在中國的事跡,,以及建筑師利博明的遺產。利博明不僅在欽天監(jiān)為天文探索做出了貢獻,,還在設計北京圣約瑟夫教堂方面展現出過人的才華,。
在之后的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中,兩位教授與到場學者們從傳教士溝通的語言與宮廷政策影響等各個角度展開討論,,他們嚴謹豐富的學識為復雜的歷史帶來極具啟發(fā)性的見解,。
北京古觀象臺是歷史上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在國際交往,、文化交流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本次討論會在北京古觀象臺圓滿舉辦,,各國學者齊聚在這一有象征意義的地點共同回顧歷史,以友誼和合作為基石,,深入挖掘中西方科技藝術交流的歷史內涵,,進一步促進了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文化互鑒。未來,,北京古觀象臺將繼續(xù)發(fā)揮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為促進中外科技文化交往、人類文明繁榮發(fā)展貢獻力量,。
活動合影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西直門外大街138號(100044) | 電話:(010)51583311、68312517 | 傳真: (010)51583312
Copyright@ 1999- 北京天文館 京ICP備05067643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959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