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91麻豆精品秘密在线观看推荐|日韩av在线播放免费|欧美体内射精bwbwbw|一区二区三区AV夏目彩春|艳妇乳肉豪妇荡乳av福利|丁香花成人社区|国产一级A片免费播放|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六|日日做,国产深夜男女无套内射,亚洲欧美一二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麻豆精品传媒国产剧观看体验,17吃瓜网官网,亚洲专区av,亚洲精品影视

所在位置:首頁 > 天文博覽

北京天文館

我國第一座天文館的建造

李  元

 

北京天文館是新中國成立后最早修建并由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xié)會(簡稱全國科普)管理的一座大型科普場館。北京天文館于1955年10月24日動工建造,,1957年9月29日正式開館,。1980年3月15日,在中國科協(xié)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周培源主席的報告中,,在成績部分曾提出“全國科普興建了北京天文館,。”我曾參加了北京天文館建造的全過程,,至今記憶猶新,。下面簡要介紹我國第一座天文館是如何誕生的。

一,、天文課堂  宇宙劇場

世界上可曾有這樣宏偉的劇場,,它能把日月星辰包羅收藏?人間哪會有這么巨大的銀,幕,,它能輝映出宇宙的景象?千百年來不少人們的幻想終于變成了現實,。天文館不就是這樣的地方嗎?那巧奪天工的天象儀,把燦爛輝煌的星空放映在半球形的銀幕上,,讓廣大觀眾遨游太空,,飽覽宇宙風光,,了解天文知識,,看到古往今來,天南地北的天文現象,,真是壯美極了,!天文館員可以說是近代科學普及事業(yè)的杰出設施,,是把天文學大眾化的最有力的工具!1957年9月,,我國第一座天文館——北京天文館建成開幕了,,二十多年來,它接待了大約一千多萬人次的觀眾,。這里成了宇宙的劇場,,也是天文的課堂。1958年1月28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美術家邵宇同志的速寫“北京天文館’并且配有下面的詩句:

“天文館,,你滿腹星辰,;

你擴大看我們的眼界,

你給我們豪邁的人類自信,,

大膽的理想和科學實踐,,

必定要打開通往宇宙的大門?!?/p>

不錯,,天文館就是在為我們打開眼界,在為我們打開通向宇宙的大門,。在這人造衛(wèi)星和宇宙飛船飛翔的時代,,星空、宇宙,、太空……這些主題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興趣,。天文館的建立,對于向往科學和幻想未來的人們是更有意義的,。

二,、多年的夢想

世界上第一架天象儀和第一座天文館是在1923年誕生的。到北京天文館建成時,,世界上先后建有二十幾座天文館,,但其中有一半毀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中國天文學會出版的《宇宙》期刊第二卷第八期(1932年2月)中最早刊登了中國天文學會的創(chuàng)始人高魯寫的《假天——就是一架天象儀》就是一篇介紹天象儀和天文館的講演稿,。

我國想建立天文館,,已經是很多年的夢想了。正如全國科普主席梁希在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落成開幕詞中所說的:“中國天文工作者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想要在中國建立一個天文館,,但是,,當時在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下是無法實現的……?!痹缭谌甏?,我國有一些人就在歐游雜記等書中報導了在德國參觀天文館的觀感,并且渴望我國也能建立天文館。最早在科學雜志上介紹天文館的就有《宇宙》,、《科學》,、《科學畫報》等期刊。最初我國把Planetarium一詞翻譯作“假天”,、“假天儀”,、“假天館”?!犊茖W畫報》1935年5月下期(二卷二十期)上就刊登了一篇俠師寫的“普及天文知識的假天”,,封面也是假天院的圖解。當時天文界的一些熱心人曾想用出售天文紀念郵票或開設股份有限公司的辦法來建立天文館,,但都因不著實際,,沒有條件而未能實現??墒翘煳膶W家對于這個新鮮事物仍不斷介紹鼓吹,,不遺余力。張鈺哲在1934年出版的《天文學論叢》一書第167~183頁中發(fā)表了“假天”(最新式之天象儀)長文,,并附有假天儀和假天館的照片十多幅,。陳遵媯在1935年出版的《宇宙壯觀》一書的870~877頁中也介紹了“假天儀”。李曉舫(李珩)在《科學》1940年4月號321頁上也發(fā)表了當時世界上假天館的活動概況(“業(yè)余天文學之發(fā)展”一文中的“天文學之大眾化——假天館與博物院”),。這些也就是筆者個人最初接觸的一些有關文獻,,對于后來推動我國的天文館事業(yè)有過一定作用。解放前夕我在上海舊書攤上偶然購得紐約天文館的參觀指南,,使我對于一個完整的現代天文館有所了解,,認識到這種事業(yè)的重要性。解放后就積極推動,,決心要在我國建立起自己的天文館,。

三、新中國天文館的曙光

解放了,,科學事業(yè)得到空前的發(fā)展,,人們相信新中國天文館的曙光在望,多年的夢想肯定會實現的,。但是,,創(chuàng)建一項事業(yè)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應該回顧一下當時籌建我國天文館的歷史因素和現實條件,。世界上的天文館并不多,,而且一半上毀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在亞洲,,只有日本的東京和大阪有兩座天文館,。天文館所以不能在世界上大量建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它的設備比較昂貴和建筑技術又比較復雜,比一般電影院的投資多到十倍左右。而且它是以科學普及教育為目的,,投資高而贏利小。同時天象儀的制造供應只有民主德國耶那的蔡司光學廠一家,,售價很高(五十年代初期每架天象儀售價為15萬美元),。我國近幾十年來歷經戰(zhàn)爭創(chuàng)傷,解放初百廢待興,,經濟條件還不具備(要投資兩三百萬元人民幣),。另一個原因是輿論條件也不成熟,從領導到群眾對什么是天文館還不很了解,,因此當時就從兩方面進行準備工作,。一是向國外聯(lián)系,首先是向民主德國蔡司光學廠索取天象儀和天文館的歷史和當時的科技資料,。同時也向蘇聯(lián)和美國搜集天文館的各種資料供我們在籌建天文館時參考,。另外還需要在國內進行天文館事業(yè)的介紹和宣傳,制造輿論,,促使條件早日成熟,。先后在1951年7月號的《科學大眾》、9月號的《科學普及工作》,、1953年10月,、11月、12月號的《科學大眾》上都登載了有關天文館特別是介紹莫斯科天文館的文章,。此外天文學家李珩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合編的《天地年冊(1952)》上也撰文介紹天文館,;張鈺哲于1953年隨科學院代表團訪蘇后,在他寫的《蘇聯(lián)天文學專業(yè)考察報告》中也提到莫斯科天文館,,還著重提出建立北京天文館的建議,。同時我還根據從民主德國、蘇聯(lián),、美國搜集到的天象儀和天文館資料并參考有關書刊于1953年寫成《關于建立北京假天館(天文館)的計劃》數十頁,,請張鈺哲臺長轉請中國科學院竺可楨、吳有訓二位副院長審閱,。不久我就收到吳有訓副院長的手書,,大意說,北京市對建立天文館一事非常積極,,《建館計劃》已送請北京市討論,,一定會有良好反映。

四,、吳晗同志的關心和支持

1950年冬,,我到北京中央文化部的科學普及局參加一個時期的科普工作,當時就和中央人民科學館籌備處(即后來的北京自然博物館)的有關同志討論了將來在北京建立天文館的問題。正好科普局局長袁翰青剛剛訪蘇回來,,興致勃勃地和我談到蘇聯(lián)天文館給他的印象,,也談到未來在我國建立天文館的設想,使我受到很大鼓舞,,決心為此貢獻最大力量,。1951年夏,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參加了在柏林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青年與學生聯(lián)歡節(jié),,參觀了民主德國蔡司光學廠所在地的耶那天文館后,,對天文館在科普教育上的作用評價很高,同時他是北京市主管教育工作的,,因而對在北京建立天文館予以極大的注意和興趣,。1951年9月《人民日報》發(fā)表了我國代表團關于參加柏林聯(lián)歡節(jié)的報導文章,其中提到蔡司光學廠送給中國青年一套天文儀器的事,,根據傳說就是小天象儀,。當時我正在四川參加土改,不久我接到張鈺哲臺長的來信,,囑我在土改完畢返回北京時,,把民主德國送的小天象儀在北京設立一個小天文館的事推動起來。那年十一月我回到北京,,才知道送來的是一架天象儀的模型,,并不能放映星空。這不過是蔡司光學廠向我們做的一種廣告宣傳,。經過袁翰青同志的介紹,,我在11月14日到北京市人民政府會見了吳晗副市長,他熱情地介紹了在德國參觀天文館的情況與他個人對建立北京天文館的意見,。當時他還拿出耶那天文館送他的天象儀和天文館的兩張照片轉送給我,,要我把在北京建立天文館的事進行起來,準備資料和寫出計劃,,上面的事由他去推動,。雖然我和吳晗同志是第一次見面,我卻被他對天文館事業(yè)的關心和支持深深地感動了,。事實證明,,后來他一直對籌建北京天文館給予巨大的實際的支持并傾注了不少心血。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首當其沖,,遭到錯誤批判和迫害,,不幸含冤而死,令人悲痛,。當我回顧建館往事時,,對他表示無限的懷念,,他送給我兩張德國天文館照片仍僥幸殘存,成為永久的紀念,。

1953年夏我接到吳晗同志的一封親筆信,,大意說,建館計劃已經由科學院轉來,,他個人非常贊成,,并且說將來可以把建國門旁的北京古觀象臺上的天文儀器也并入北京天文館開放展出。他還說把這個建館計劃將送請有關會議討論,。后來知道,,建館計劃原則通過,,但因經費無著落而一時不能實現,。

五、建館時機終于到來

1954年全國科普曾函請中央文委撥款興建北京天文館,,當時因種種原因暫時沒有實現,。但實際上,此事已經在逐步醞釀成熟,。

1954年夏,,我駐民主德國使館向外貿部門反映說,民主德國的蔡司天象儀是一種科學普及教育的有效儀器,,德方因對我有貿易差額,,建議我國購買這種儀器為一部分外貿補償。后來這份文件轉到中央文委,。同年9月中央文委開會決定籌建北京天文館,,并由中國科學院負責辦理。當時中科院決定從該院年度經費中調劑出200億元(即人民幣改革后的200萬元)作為建館經費,。至此,,醞釀多年的天文館已經達到成熟階段,從夢想走向現實,。9月10日,,我在南京紫金山天文臺接到中科院的電報,囑攜帶天文館的全部資料速去北京工作,。當時我真是萬分激動,,這是每一個人在他理想的事業(yè)即將變?yōu)楝F實時所特有的感觸。9月中旬,,我來到北京開始參加籌建天文館的工作,。

籌建工作首先得到中科院竺可楨、吳有訓兩位副院長的關懷和鼓勵,,接著就在院辦公廳秦力生主任和陳宗器副主任的領導下,,草擬天文館的籌建報告,,并得到全國科普副秘書長彭慶昭和朱兆祥同志的領導協(xié)助。至于北京市吳晗副市長更是關心備至,,大力支持,,保證配備各種建館條件。

六,、天文館籌建計劃

1954年9月17日,,全國科普曾就籌建天文館一事致函北京市人民政府,文中說:“中國科學院辦公廳主任秦力生同志口頭通知我會彭慶昭副秘書長:‘科普總會呈請中央文委撥款在北京市籌建假天館一事,,中央文委決定由科學院代為籌建……此事先由科學院負責有很大困難,,必須請北京市大力協(xié)助,即撥給地皮及負責設計施工,?!視芡馇亓ι魅蔚囊庖姡澨睾婺愀c科學院直接聯(lián)系,,并著手進行為荷,。”9月20日,,北京市文委李續(xù)綱秘書長在此函件上簽注意見:“請設計院沈勃副院長等負責設計,,由建筑公司施工?!苯又鴧顷细笔虚L在9月21日的批文是:“請范副局長,、沈院長設法迅即設計施工,爭取今年開工,,并請李秘書長辦,。”

1954年9月21日中國科學院以<54>院文字第3433號文件將《北京假天館(天文館)籌建計劃》報請中央文委批準,。

籌建計劃的主要內容有:一,、概說:天象儀和天文館的性能介紹和建館意義,外國天文館的現狀,。二,、北京天文館的規(guī)模和內容:有天象廳,演講廳(電影廳),、展覽廳,、圖書館、天文臺,、——天文廣場,、辦公樓、實驗室,、宿舍樓等,。三,、成立籌建機構,由科學院,、全國科普協(xié)會和北京市聯(lián)合組成,,由科學院領導?;I建機構的工作有:1,、訂購儀器(天象儀、天文望遠鏡等),。2,、設計建筑:①定出規(guī)模、面積和地址,,要選在風景優(yōu)美,、交通便利之處。②設計,。③興工建筑,。④安裝儀器,。四,、天文館成立時,科學院將天文館移交全國科普協(xié)會領導,。

這個籌建報告不久就得到中央文委的批準,。

當籌建工作的消息傳出后,立即得到北京和全國天文界的熱烈支持,。例如在中國天文學會北京分會于1954年9月26日舉行的第四次學術活動簡報中的末段載有……:“……會議宣布了科學院關于在北京建立天文館的決定,,全場掀起熱烈的鼓掌,會員們一致認為:從此天文普及工作將走入新的高潮,,都愿為此貢獻出一份力量,,以便在普及的基礎上把祖國的天文事業(yè)更加提高一步”(見1954年11月出版的《北京科聯(lián)會訊》第三期第17頁)。

建館的第一步工作是立即通過外貿部向民主德國訂構蔡司天象儀一架(60億舊人民幣),、13厘米蔡司折射望遠鏡一架(5億元),,電影放映機,幻燈機等設備(約合5億元),。儀器費用共計80億元舊人民幣,。當時就由科學院器材處辦理了訂貨手續(xù)。

第二步工作是提出館址,、布局,、面積和設計方案,在此基礎上提出基本建議,。

各項籌備工作由于北京市的積極協(xié)助使工作開展比較順利,,特別是吳晗副市長和市文委李續(xù)綱秘書長親自動手,,召開會議,安排人手,,落實設計和基建單位,,使建館工作有了切實保證。

為了全面開展工作,,迅即由各方面抽調人員成立籌建辦公室,。當時中國科學院由紫金山天文臺抽調李元,全國科普由上??破粘檎{卞德培,,北京市由文委辦公室抽調王同義等參加籌建工作。以后人員陸續(xù)增加并且在1955年春由中國科學院請當時擔任上海徐家匯觀象臺負責人的天文學家陳遵媯來京擔任館長,,主持籌建工作,。至此,建館工作得以大步向前邁進,。

七,、選址、定點和設計

當時天文館的儀器已經訂購,,主要問題就在于基本建設的設計與施工,。而設計的前提是館址的確定、天文館整體規(guī)劃的確定以及作為天文館心臟部分的天象廳的規(guī)模和技術資料的供給,。這些條件如不具備,,連設計都難進行,更不用說備料和施工了,。當時就按照這些要求一步步地去進行,。

在選址問題上幾經周折。竺可楨副院長,、吳晗副市長,、彭慶昭副秘書長、李續(xù)綱秘書長以及建筑學家梁思成教授,、張開濟總建筑師,,宋融建筑師,陳遵媯館長等都參加了實地調查及選址,。最初確立的館址原則是:交通便利,,環(huán)境優(yōu)美,并有發(fā)展余地,。由于考慮到天文和天壇在含義上有一定聯(lián)系,,所以第一次選址是在天壇公園內。當時因為天壇總體規(guī)劃尚未確定,,而且如建筑在祈年殿附近,,觀眾來往既不方便而且也可能破壞了這座著名古建筑的格局,。當時也有人提議把天文館的天象廳建成大屋頂,未能獲得多數人的同意,。后來又去鼓樓選址,,想把天象廳建立在鼓樓上面,但因建筑施工不現實,,也無發(fā)展余地而作罷,,第三次又到后海選址,想利用北海公園后門斜對過的一塊三角地來建館,,但由于這個地區(qū)過小,,拆遷民房任務大,勢必影響施工進度,,而且水位過高給天文館的施工帶來很大困難,,也沒有確定。最后選定了現在的西直門外大街南側,,北京動物園對面的一片空地上,。這里的優(yōu)點是面積大,搬遷任務小,,交通便利,,與附近的北京動物園、北京展覽館構成一個文化,、游覽中心,。

館址確定后就著手進行設計工作,。

在設計過程中,,由于基建任務遲遲不能下達北京市,而使設計和組織施工力量都感到困難,,為此,,郭沫若院長于1954年11月20日以科學院(54)院文字第4072號文致函陳毅副總理(當時他是主管科學工作)請同意將天文館的基建任務交由北京市辦理,以利工程順利進行,。陳毅副總理于11月24日批示同意交北京辦理,。根據這個批件科學院于1954年11月25日(54)院文字第4145號文致函北京市人民政府,提出北京天文館的基建任務交由北京辦理,,從此基建任務就正式撥歸北京市負責辦理,,一直到籌建完成。北京天文館及其附屬建筑(包括天文臺,、氣象臺,、辦公樓、宿舍及車庫等等)共占地約25000平方米,。為了使用上的便利,,我們把總平面布置劃分為兩個區(qū)域,,一個游覽區(qū)與一個服務區(qū)。把一切辦公,、宿舍,、車庫、鍋爐房等建筑都集中在基地東部的服務區(qū),,而把天象廳,、展覽廳、演講廳,、天文臺,、氣象臺等對外開放參觀的建筑都布置在基地的西部,使它成為一個自成格局而不受供應路線干擾的游覽區(qū),,同時西面還留有發(fā)展的余地,。

北京天文館的總體設計是根據我們確定的工作項目、活動范圍和儀器設備,,還參考了一些外國天文館的情況而進行的,。天象廳半球形銀幕的直徑定為23.5米,這是按照我國訂購的蔡司天象儀的要求確定的,。天象廳內觀眾的座位定為600個,。

八、建館需要的技術參考資料

館址既已確定,,基建設計也將積極進行,,因此就迫切需要天文館和天象儀等方面的有關技術資料。過去雖然也搜集過一些,,但只限于一般參考使用,,遠不能滿足實際建館的要求。為此便積極組織力量,,查找和編譯有關文獻資料,,主要有下面幾種:

1.蔡司天象儀。民主德國Heinz Letsch編著,,1949年11月第一段,,由沈良照從德文版和俄文版譯出,北京天文館內部出版,。(原書名:Heinz Letsch:Das Ztiss-Planetarium,,Veb Gustav Fisher Verlag,Jena,,1949),。這本小冊子是對蔡司天象儀和世界天文館的基本的概括的介紹。從歷史發(fā)展一直講到現狀。比較詳細地介紹了蔡司天象儀的科學原理和構造,,性能以及放映圓頂和建筑上的技術問題,,是建立天文館的基本參考資料。

2.紐約天文館建筑經驗報告,??d了紐約的自然博物館出版的《Natural History》(自然歷史)期刊1935年10月號(紐約天文館專號)第207—216頁文中。敘述了在建筑紐約天文館時所遇到的技術和建筑上的一些困難及其解決的辦法,。著重討論了大圓頂的建筑施工問題,,并附有施工照片16張。  這對我們天象廳的設計和施工很有用處,?!?原文為:W. M. Faunce:Problems of Construction-Some of the interesting architectural and engineering difficulties which overcome in building the Hayden Planetarium.P.207~217,Oct 1935,,Natural History,,New York.)”

3.莫斯科天文館的十年(1929—1939)刊載于1940年的蘇聯(lián)《天文學雜志》(AЖ)。本文介紹莫斯科天文館的建館經過和十年工作經驗,。

同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建立的第一個天文館——斯大林格勒天文館(1954年9月19日開幕)也寄來了有關該館的建筑照片與藍圖供我們參考。

我們還委托了對外貿易部去民主德國工作的張濟舟等同志在德國為我們聯(lián)系儀器和建筑方面的技術資料,,先后為我們找到蔡司天象儀的詳細說明圖冊,,解決了建筑方面的(特別是圓頂)有關設計問題。并向西德訂購了一臺當時國內無法解決的水泥噴漿機,,這是噴制天象廳水泥薄殼圓頂時所不可缺少的工具,。設計人員還前往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等處參觀了解天文臺圓頂結構和建筑問題。

九,、動工的日子來到了

在決定籌建北京天文館的一年以后,,當設計和施工力量,備料及有關工作基本準備就緒,,1955年10月24日,,北京天文館正式動工的日子終于來到了。為此新華社發(fā)表了“北京天文館興建”的消息,,刊登在10月25日的報紙上。消息全文是:我國第一個天文館——北京天文館24日在北京西郊動物園附近開始動工興建,。北京天文館是全國科普在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協(xié)助下籌建的,。這個館的主要建筑是一個具有直徑23米的大圓頂的天象廳和兩個展覽廳。天象廳內主要設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蔡司工廠制造的天象儀(過去叫假天儀),,它將被安裝在大廳的中央,。隨時可以作人造星空的表演。天文館還有一個裝備著口徑13厘米的望遠鏡的天文臺和一個可作一般氣象觀測的氣象臺。

北京天文館建立后,,將向廣大人民宣傳以天文學為主的自然科學知識和我國古代天文學的偉大成就,,成為我國天文學普及工作的中心,以及學校和部隊天文教學的重要輔導機構,。

在發(fā)表這則消息的同日,,《光明日報》發(fā)表了李元寫的長文“現代天文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向廣大讀者介紹了天文館事業(yè)的基本情況,。不久,,北京天文館館長陳遵媯在11月4日的《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中國第一座天文館的興建”長文,介紹了北京天文館的建設規(guī)模和工作任務,,并且第一次發(fā)表了北京天文館的設計立面圖,,這樣,北京天文館的基本情況和它的未來形象就為全世界所知道了,。

北京天文館的基建工程于1955年10月開始動工,,根據當時條件,先建辦公樓和宿舍樓,,至于天象廳,、展覽廳、演講廳等主體工程設計比較復雜,,在1956年6月才開始建筑,,到1956年年底前,土建部分及圓頂結構部分已基本完成,。但是天文館最主要最復雜的天象廳部分一直到1957年5月才基本完工,。在這項工程中,民主德國專家卡爾博士和庫尼斯工程師來京曾經參與設計,。

關于天文館的設計和施工等情況已有張開濟,、宋融、邱圣瑜等在“北京天文館”一篇專題報告中做了詳細的敘述,,刊登在1957年第一期的《建筑學報》上,,在此不再贅述。美術家吳作人,、艾中信,、周今釗、雕塑家滑田友,、王臨一,、曾竹紹等同志在建筑的美術設計上貢獻了不少力量。

在1957年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上的大會發(fā)言中,,全國科普副主席,、著名科學家茅以升特別向全體委員介紹了建設中的北京天文館情況,。

十、北京古觀象臺的新生

在籌建天文館的過程中,,收回并整修開放了世界的天文古跡——北京古觀象臺,,是應該在這里補插一筆的。

北京古觀象臺(包括儀器和附屬建筑群)是世界上保存得最完整的天文古跡之一,,已經有約七百年的歷史,。它不僅象征著中國天文學的悠久歷史和傳統(tǒng),而且由于在東西文化交流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關注,。

北京天文館籌建后就積極進行收回古觀象臺的工作。1956年開始進行整修,,制作展覽,,于1956年五一節(jié)正式開放。在臺上陳列的清代制造的天體儀,,黃道經緯儀,、天體儀等天文儀器八件,它們都是用青銅鑄造,,刻有龍,、云圖案,是科學和藝術的結晶,,在國際上負有盛名,。臺下有中國古代天文學成就等五個展覽室。這座舉世聞名的古天文臺,,在與世隔絕了數十年之后,,又向世界開放。除經常性的開放外,,1956年9月,,在火星接近地球時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觀測火星的科普活動,參加者共有13000多人,,陳毅同志等也親自到臺用望遠鏡觀測火星,。

十一、業(yè)務人員的成長

在基建進行的同時,,又開始培訓干部的工作,,業(yè)務人員在逐步成長。一部分是為了天文館建成后擔任科學普及宣傳的人員,,例如在天象廳要利用天象儀的表演進行講演和講課,,在展覽廳的工作中要編制和講解天文知識展覽,在天文臺和氣象臺擔任觀測和講解以及外出搞科普活動的人員,。此外還要有擔任編寫、編輯工作人員、美術,、攝影等工作人員,。還有一支重要的技術人員,就是要擔任天象儀,、望遠鏡,、電影機的安裝、使用,、維修的機械,、電機等方面的人員。所有這些業(yè)務干部和技術人員除一般基礎科技知識外,,也都需要具備中等程度的普通天文知識,。我們選用了蘇聯(lián)十年制中學《天文學》教本的中譯本為基礎教材,由我國大學天文系畢業(yè)后分配來館的專業(yè)人員和一些在天文普及工作上有經驗的同志擔任講課,,講授天文知識和天文普及的工作方法和經驗等等,,并經常參加外出科普活動進行實際的天文普及工作,進行鍛煉和提高,。1956年冬,,北京天文館還派陳遵媯、卞德培等去蘇聯(lián)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基輔等地的天文館參觀訪問。

建館的各項工程和室內外布置,,天文館展覽的制作等大量工作都在進行,,而天文館的中心是天象廳,這里的工作是最關鍵性的,。天象儀在1955年6月就由民主德國蔡司廠運到北京,,由于基本建設的進度較慢,一直到1957年4月才開始安裝,。在這以前,,有關人員先對天象儀的有關技術資料進行了學習,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份蔡司天象儀的詳細說明書,,附有詳細的結構圖和線路圖,。另外還參考了美國《American Machinist》(美國機械師)期刊1929年8月~11月連載的Henery Simion編寫的長文“蔡司天象儀的設計”(The Design of the Zeiss Planetarium)等文獻。安裝從4月起用了兩個半月的時間,,在德國蔡司廠專家的指導下安裝完成,,由于準備工作細致充分,儀器安裝較為順利,,而且通過實際工作使我們自己完全掌握了天象儀的有關技術,。

1957年6月17日在天象廳舉行了我國第一次的人造星空表演,。多年夢想終于實現,我們的心情是十分激動的,。試演效果良好,,新華社還為此發(fā)表了一篇特寫“我國第一次人造星空表演”的電訊稿。天象儀放映出來的星座名稱月份等字幕全是中文的,。這是在訂購儀器時由我們把所有中文譯名按規(guī)格寫好交給德國蔡司廠專門制作的,。

1957年8月,北京天文館的外貌已經嶄新地展現在首都西郊,,特別是那個巨大的紫銅皮外殼的天象廳圓頂,,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異常吸引人們的注意,。就在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三十周年紀念日,北京天文館在正式開幕前,,特地舉行了“到宇宙去旅行”的十場表演,,接待了六千多名解放軍官兵和其他方面的來賓,受到熱烈歡迎,。1957年8月3日《人民日報》上刊載了該報記者寫的“宇宙旅行,、奧妙無窮”的特寫。

十二,、進入世界天文館的行列

經過了多年的醞釀準備和三年的緊張籌建,,國家投資共計人民幣三百多萬元,北京天文館終于建成了,。在大門上端有郭沫若院長書寫的“北京天文館”金光閃閃的五個大字,,大門內側墻壁上鑲著一塊大理石上面刻著:“北京天文館1957年9月落成”。門廳正面的巨幅“太陽的火焰’彩色壁畫上有郭老的豪放詩句和手書:

“太陽,,宇宙發(fā)展的形象,,

新中國發(fā)展的形象,

科學事業(yè)發(fā)展的形象,,

熱火沖天,,能量無窮,光芒萬丈,!”

一九五七年九月北京天文館告成

題此

郭沫若

1957年9月29日上午,,在新建成的北京天文館前的廣場上舉行了有世界人士和外賓共600多人參加的開幕典禮。陳毅副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出席了開幕式,。天文學家程茂蘭等也出席典禮,。

全國科普主席梁希致開幕詞。

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和德國來賓致祝詞,。

宣讀了天文學家張鈺哲,、戴文賽,、趙進義等的賀信。

最后由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竺可楨剪彩,。600多位中外來賓開始進入大廳參觀,,并在天象廳看了《到宇宙去旅行》的星空表演,。自1957年國慶節(jié)起,,北京天文館面向廣大群眾正式開放。

就在開幕后不久,,10月7日夜晚,,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來到了天文館,進行了天文觀測,,觀看了星空表演,,并和我們親切交談,使全體建館人員感到無比幸福和鼓舞,。

從此,,北京天文館就成為我國天文館事業(yè)的開端,也進入了世界天文館行列,。

幾十年來,,北京天文館開展了大量天文普及工作,接待了上千萬的觀眾,。在天文普及教育工作中做出了貢獻,,除了對一般觀眾外,還著重對青少年開展科學知識的教育,。并且開展了一定的科研工作,。還編輯出版了很多天文書刊,如從1958年創(chuàng)刊的《天文愛好者》期刊是我國出版的唯一天文普及雜志,,很受讀者歡迎,。北京天文館還為在我國很多地區(qū)設立小天文館進行過不少工作,為建立其他兄弟館也進行了許多工作,。


【上一篇】:瑪麗皇后2號郵輪上的天文館

【下一篇】:里約熱內盧天文館和宇宙博物館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西直門外大街138號(100044) | 電話:(010)51583311,、68312517 | 傳真: (010)51583312
Copyright@ 1999- 北京天文館 京ICP備05067643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9594號

開放時間

周一、周三至周日開放9:00-16:30(16:00停止入館)

周二例行閉館(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除外)

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開放時間請留意官網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