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超巨星是由10到100個太陽質(zhì)量的主序星快速演化而來,比太陽亮一萬倍以上,是宇宙中溫度及亮度最高的恒星,,被認為是宇宙中的超級燈塔。由于藍超巨星極其明亮,,他們在河外星系里也能被容易地觀測到,可以作為探針研究近鄰星系化學成分和演化,,特別是研究近鄰正向旋渦星系盤的理想工具,。此外藍超巨星還是非常好的距離指示器。他比造父變星亮四個星等,,能測量更遠星系的距離,,這非常好地彌補了造父變星只能測量非常近鄰的星系,而Ia型超新星測量遙遠距離星系之間的空白,。藍超巨星還非常引人關(guān)注的一點是,它們是極少數(shù)特殊II型超新星的前身星,。著名的超新星1987A的前身星就是一顆位于蜘蛛星云里,,約為20個太陽質(zhì)量的藍超巨星。
圖1:藝術(shù)家繪制的藍超巨星(Tahina Ramiaramanantsoa)
利用中國郭守敬巡天望遠鏡(LAMOST)提供的海量光譜數(shù)據(jù),,北京天文館科學研究部劉成副研究員與國內(nèi)外合作者從LAMOST數(shù)據(jù)庫中嚴格地選取了屬于仙女座旋渦星系(M31)和大三角旋渦星系(M33)的藍超巨星樣本,。基于最新的恒星大氣模型和方法,,通過精細地分析藍超巨星的光譜獲得了每一顆恒星的重要物理參量(見圖2),,包括有效溫度、表面重力,、金屬豐度和質(zhì)量等,。在此基礎(chǔ)上,團隊分別研究了M31和M33盤上恒星金屬豐度的分布,,發(fā)現(xiàn)離星系中心越遠金屬豐度越低,,而且在M33盤上恒星金屬豐度的分布呈現(xiàn)出一定的非對稱性。這對目前流行的inside-out星系演化模型是個強力的支持,。M33盤上金屬豐度的不對稱性預示M33星系可能有一個更加復雜的演化歷史,。利用藍超巨星類燭光標準測量距離的特性,,研究人員分別測量了M31和M33到地球的最佳距離為797.995 kpc和968.278 kpc。該研究成果已經(jīng)發(fā)表在著名SCI期刊《天體物理學研究》(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論文鏈接: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1538-4357/ac69cc,。
圖2: 精細擬合藍超巨星光譜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西直門外大街138號(100044) | 電話:(010)51583311、68312517 | 傳真: (010)51583312
Copyright@ 1999- 北京天文館 京ICP備0506764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200959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