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交差,,今天一定要熬完!”“這個片子太精彩,,看完就睡,!”——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當你深夜還在強撐眼皮時,,有沒有想過,,你的身體里藏著一臺“宇宙牌鬧鐘”?它并沒有嘀嗒作響,,但卻默默提醒你:“該睡覺了,,太陽都下班了!” 而這臺“鬧鐘”的制造商,,正是宇宙中的天體,。
從日到月,從月到年,,宇宙給予了我們時間,,也塑造了我們的生物鐘。它究竟是如何掌控我們的生活的呢,?
晝夜交替:宇宙給你的第一份作息表
時間,,我們看不見摸不著,卻能通過一些周期性現(xiàn)象感知到它的存在,。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晝夜交替。我們都知道,,地球就像一個巨大的“陀螺”,,繞著它的軸心在不停地自轉,差不多是24小時轉一圈,。面對太陽的這一面是白天,,背對太陽的那一面則是黑夜。這就是晝夜交替的真相,。它給了我們最基本的時間單位——天,,也直接影響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活動模式,。
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我們人類,,都受“晝夜節(jié)律”的支配,。這是生物體內存在的一種約24小時的生理周期,使生物能夠預測并適應晝夜變化帶來的不同需求,。例如,,植物會根據光照條件調整光合作用;動物則會在夜晚休息,,而在白天覓食,。對于人類來說,晝夜節(jié)律同樣至關重要,。它不僅控制著我們的睡眠-覺醒周期,,還影響著激素分泌、體溫波動和認知功能等多個方面,。在千萬年的生命演化進程中,,人類的身體早就適應了它的支配:清晨陽光激活血清素,讓人精神抖擻,;黃昏后褪黑素悄悄上崗,,提醒大腦該“關機充電”。即便是現(xiàn)代人發(fā)明了電燈,,但身體依然聽太陽的話,。例如,挪威冬季極夜時,,居民會使用“人造日出燈”調節(jié)情緒,,否則容易抑郁——違背宇宙節(jié)奏,身體會抗議,!哪怕是在天宮空間站上脫離了地心引力的宇航員,,也要遵循24小時的晝夜節(jié)律??臻g站內的燈光系統(tǒng)會模擬白天和夜晚的變化,,幫助宇航員保持正常的生物鐘。事實上,,由于沒有地球上的日夜交替視覺提示,,維持一個穩(wěn)定的睡眠模式對于宇航員來說其實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
月光的魔法:宇宙的第二個饋贈
除了太陽,,月亮也可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類的生物節(jié)律,,科學家曾對此進行了不少研究。2021年1月,,以封面形式發(fā)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項研究指出,,盡管尚未完全證明因果關系,,但存在跡象表明月球周期與人類的生理節(jié)律,尤其是睡眠模式之間存在著關聯(lián),。兩個滿月之間的間隔為29.53天,,而人類的睡眠周期在這個時間段內表現(xiàn)出振蕩變化:在接近滿月的前幾天,人們的就寢時間更晚,,睡眠時間也最短,。團隊通過觀察阿根廷福爾摩沙省三個Toba/Qom土著社區(qū)(這些社區(qū)用電情況不同)以及美國西雅圖地區(qū)464名大學生的睡眠模式,發(fā)現(xiàn)了相似的睡眠振蕩規(guī)律,。無論是在無電,、有限供電還是城市環(huán)境中,所有參與者在滿月前的三到五天,,其就寢時間和睡眠時長都會發(fā)生明顯變化,,這種現(xiàn)象在無電社區(qū)尤為顯著。有科學家認為,,月光雖弱,,但遠古人類在滿月時為了警惕野獸的襲擊,演化出了在這段時期內淺睡的本能,,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月亮對生物節(jié)律的影響,,在海洋生物中體現(xiàn)得更加明顯,。月球是地球上潮汐現(xiàn)象的主要推手,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陽引潮力的兩倍還多,,這使得大量生物的覓食和繁殖“生物鐘”與潮汐和月亮運動同步,。例如,海洋中的魚兒覓食時間以潮起潮落為依據,,江河湖泊的魚兒覓食時間以月升,、月落為依據。在海邊,,雀鯛鷺每天飛向海邊總是比前一天推遲約五十分鐘(與潮汐的推遲時間一致),;牡蠣總是在漲潮時張開貝殼捕捉食物;招潮蟹總是在潮退時才從沙里爬出來覓食,。所以魚諺有云:釣魚不懂潮,,等于瞎胡鬧。
適宜的年長:宇宙的終極饋贈
宇宙通過日,、月,、地球的自然運動,慷慨地為我們提供了三個適宜的時間單位——日,、月,、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草木枯榮,,歲月更迭。對人類文明來說,,年這個周期的重要性絲毫不亞于日和月,,怎么強調都不為過。這里我們僅從一個不太被大家察覺的角度,,來聊聊年對我們的影響,。
地球的“年長”對它所承載的智慧生命而言,有著決定性意義,。年的長度基本上等于行星的公轉周期(準確地說,,公轉周期指的是天文學上的恒星年,我們日常所說的“年”指的是回歸年,,因為歲差的緣故,,它們并不嚴格相等,不過一般相差不多,。以地球為例,,差別不到萬分之0.5),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的公轉周期(下文以年長代替)與它到太陽的距離是互為確定的,。年長決定了距離(反過來,距離也可以決定年長),。正因為地球的年長是360多天,,才讓它恰好位于太陽系的“宜居帶”內,使得智慧生命的誕生成為可能,。
“宜居帶”(habitable zone)指的是一顆恒星周圍的某一特定距離范圍,,在這一范圍內水可以以液態(tài)形式存在。與地球相鄰的兩顆行星中,,金星的年長是地球的61.5%(224.7天),,因此到太陽的距離比我們近了30%,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能量是地球的1.9倍,。加上它的大氣濃密而且充滿了溫室氣體,,平均溫度竟然高達460度!火星的年長是地球的1.9倍(687天),,離太陽比地球遠50%,,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只有地球的43%,表面平均溫度大約只有-20攝氏度,。它們分處宜居帶的最近邊緣和最遠邊緣,,其他行星則相去更遠,。只有地球有著適宜的年長和距離,獨踞宜居帶中間,,這正是它能產生智慧生命的先決條件,。
與宇宙合作: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我們的祖先堪稱時間管理大師,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規(guī)律極了。例如,,大約成書于戰(zhàn)國末期至秦漢時期的醫(yī)書《黃帝內經》中就記載:“夜臥早起,,與雞俱興”,連起床時間都要參考公雞打鳴——堪稱是真正的“自然鬧鈴”,。他們還根據月亮的運行規(guī)律,,早在周代就開始了“天子告朔”的儀式:“朔”指的是每個月的初一,即新月之時,。天子會在每個月的初一舉行告朔之禮,,向祖先或天地神靈報告這個月的開始,祈求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更進一步,中國古人還發(fā)明了獨一無二的陰陽合歷——農歷,,根據太陽在一年里的運行規(guī)律制定了24節(jié)氣,,來安排農業(yè)生產以及自身的飲食和活動。例如“驚蟄不過不下種”,、“清明前后,,點瓜種豆”……從每一天到每一月,再到每一年,,人們都遵循著宇宙的安排。
可見,,宇宙和人類的聯(lián)系無處不在,,它是參與我們生活的“隱形伙伴”。尊重它制定的規(guī)則,,才能解鎖人類的健康與智慧,!所以下次熬夜前,記得抬頭看看星空,,那些閃爍的星星正悄悄說:“喂,,人類!你身體里的每個細胞,,都簽過我的合作協(xié)議哦,!”
文章作者:李鑒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西直門外大街138號(100044) | 電話:(010)51583311,、68312517 | 傳真: (010)51583312
Copyright@ 1999- 北京天文館 京ICP備05067643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959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