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航天夢——首屆中國航天員飛天攝影作品展
發(fā)布時間:2017年07月26日
2017年7月26日,,由新華通訊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辦,,北京天文館等單位承辦的“中國夢·航天夢——首屆中國航天員飛天攝影作品展”開幕儀式在北京天文館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軍委裝備發(fā)展部副部長張育林、新華社副社長兼秘書長劉正榮,、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郭廣生出席開幕儀式并致辭,。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航天員劉洋,、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副館長景海榮等參加了開幕儀式。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軍委裝備發(fā)展部副部長張育林致辭說,,習主席強調(diào),,探索浩瀚宇宙,發(fā)展航天事業(yè),,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舉辦航天員飛天攝影作品展活動,就是要深刻領會習主席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激發(fā)探索創(chuàng)新意識,,傳播載人航天精神。
張育林表示,,長期以來,,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不計個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為載人航天事業(yè)奉獻了青春年華和聰明才智,。在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英明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關心支持下,,在以航天員為代表的工程全線人員的奮力拼搏下,,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大更遠。
新華社副社長兼秘書長劉正榮在致辭中說, 本次航天員攝影展,,是對中國航天事業(yè),、航天精神的禮贊。這些中國人在距離地球最遠處拍下的照片十分珍貴,,除了在這里展覽,,新華社將利用遍布各大城市的戶外屏幕以及新媒體網(wǎng)絡進行全方位展示,讓更多人隨著中國航天員的鏡頭,,俯瞰我們共同生活的星球,,感悟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偉大成就。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郭廣生致辭說,,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是北京市政府直屬的科研事業(yè)單位,,科普資源豐富,擁有北京天文館,、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麋鹿生態(tài)實驗中心3家科普場館。這些科普場館對我們中小學生,,為我們老百姓的科普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也為北京科技創(chuàng)新的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郭院長強調(diào),,今年是北京天文館建館六十周年,,在這里舉辦首屆中國航天員飛天攝影作品展具有更重要的意義。人類自古就對浩瀚的宇宙空間充滿好奇和向往,,中華民族世代傳遞著飛天的傳說和夢想,,航天探索為人類揭開了更多的宇宙奧秘,。中國航天員用大無畏的精神奔向太空,用航天攝影記錄了最真實的太空和切身感受,,呈現(xiàn)給我們一場視覺的盛宴,。如果說天文學家是理論的研究者,那么航天員就是實踐的創(chuàng)造者,,而天文館則是面向公眾,、尤其是廣大青少年普及科學知識的傳播者。
本展覽展示了中國航天員在太空拍攝的作品近百張,,是有史以來中國人在距離地球最遠處拍下的照片,,是從五百多張照片中精挑細選的佳作,絕大部分為第一次公開,,具有非凡的價值,。
這些照片中,既有中國人在太空的第一張自拍照,,也有航天員高空俯瞰地球的各種恢宏大片,,均以航天員的獨特視角,展現(xiàn)航天員鮮為人知的太空工作,、生活場景,,記錄我國載人航天領域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以及中國人民為實現(xiàn)飛天夢想勇于嘗試,、不斷鉆研的進取精神。展覽以圖片為主,,并利用VR,、AR技術還原飛船內(nèi)部結構,增強體驗感,,讓參觀者對中國載人航天領域有更加直觀,、全面的了解。
除了影像外,,這次展覽還展出了部分珍貴的太空文物,,包括中國載人航天任務系列郵品、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在太空中使用的中國人自主研發(fā)的太空筆,、中國人首次太空泡茶用的航天小微茶茶包,、神舟十一號搭載的湘繡國旗等。
中國夢·航天夢——首屆中國航天員飛天攝影作品展,,在北京天文館A館東展廳持續(xù)展覽到九月初,。
郭廣生院長和與會領導,、航天員共同宣布展覽開幕
郭廣生院長(右三)、朱進館長(左一),、景海榮副館長(右一)在展覽現(xiàn)場與與會領導合影
郭廣生院長致辭
郭廣生院長陪同領導參觀展覽
楊利偉觀看展覽